瑞文文摘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



标签:小学,校本教研,数学,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积极地自主探索和大胆地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活动。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最大的发展机会,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出跃跃欲试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新鲜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得先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每人两个。然后,老爷爷又拿出两个月饼,问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每人一个。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道:“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结合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中的打折、汇率等问题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五一”劳动节,商场里各种商品打折销售,请学生举出看到过的实际例子,然后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1、留出“空白”。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2、群体互动。学习活动中既要发挥个体的独立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满足他们与人交往的需要。例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 ”两个要点。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实验结论,强化了对“等底等高”和“ ”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经过合作探究、群体交流,既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才智和自我表现的空间,更培养了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工作、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养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团队精神。
三、开展探究活动,形成自主探究的风气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讨风气。
1、挖掘教材。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书上的解法也不是唯一的,有时还可能出错。教师不能依赖于教材,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时要提供探究条件,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结论推导的过程。
2、抛出课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学习了“比例”后,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旗杆旁,探究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实际观察后,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有的提出爬上去量,有的提出用绳子量,有的提出用影长与杆长的比例关系去测量和计算等。然后筛选几种较为合理的方法,分组测量、计算,最后汇总,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学生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
四、积极实践拓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元、角、分》,让学生自己到商店购物,直接将元、角、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又如学习了体积后,布置作业:用你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不规则的马铃薯体积,并写出测量的过程。完成这种作业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究体检后,让学生在班级交流,学生会发现他们所用的方法虽不同,但运用原理一样,经历了这一过程,会使所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
作为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究,并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

上一篇:《郊游》教育反思

下一篇:我们需要鼓励的语言



瑞文软件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访问电脑版]